举报邮箱:2386546473@qq.com
举报电话:110
为构建“预防+干预”双轨反邪体系,深圳市光明区将反邪、“V爱”宣传活动相融合,着重针对老年人、青少年及特殊行业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将心理学专业知识融入反邪教育,以生动形象的案例、沙盘推演、互动游戏、非遗等方式将反邪工作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建设”,通过心理学专业赋能,帮助群众构建心理防护网。
非遗漆扇绘科学,心理护航佑银龄——科学反邪启新篇
近期,深圳市光明区通过“非遗漆扇绘科学,心理护航佑银龄”主题活动,为老年人构建科技、心理、文化融合的反邪防护网。活动中反邪工作人员通过播放权威科普视频,实现谣言即时粉碎;播放反宣币正确处理方式视频,直观呈现“拒收-登记-报警”全流程;运用AI数字人技术,动态展示宗教与邪教在教义、组织、社会功能等6个维度的本质区别。工作人员开展《邪教心理陷阱与自我防护》专题讲座,通过真实案例解析邪教如何利用“认知失调”“群体极化”等心理学原理实行精神控制,并指导运用“情绪ABC理论”识别邪教谎言。非遗传承人指导参与者将“粤小正”与科学元素融入漆扇创作,形成“一器一码”的智慧传播载体。现场还成立“银龄反邪志愿队”,计划通过入户行动、茶话会等形式深化社区防御。
“心防邪教,守护身心”——共建平安光明
近期,深圳市光明区组织辖区反邪教社工、V爱之家在合水口社区篮球场旁联合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反邪教宣传活动,吸引200余名居民参与。活动通过案例警示、互动科普、法律宣讲等形式,有效提升群众识邪、防邪、拒邪意识和能力,为辖区平安建设注入新活力。反邪社工结合《反邪教知识手册》揭露邪教组织通过神化头目、编造末日论等手段敛财害人的真实面目,引导居民认清邪教破坏家庭、危害社会的本质。同时,通过解读《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反邪教条款,强调“传播邪教信息”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并引导居民遇到拉拢时如何留存证据,鼓励居民发现可疑线索及时拨打举报电话。
心理+反邪宣传,筑牢居民反邪防火墙
近期,深圳市光明区反邪与V爱之家及6名星灯志愿者走进红花山公园开展社工宣传周活动,共吸引300位居民参与打卡。现场心理社工团队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用“正念训练”“情绪ABC理论”等专业工具,帮助居民建立理性认知框架;通过“心理防御机制”互动模型,直观展示邪教如何利用人性弱点进行渗透,同时教授居民运用”认知重构”“社会支持系统”等心理策略进行反制。反邪社工则将邪教特征解析与心理学理论结合,揭示其“虚假承诺”“恐惧灌输”“信息控制”的心理操控模式。同时运用“心理画像”识别游戏,引导居民掌握邪教人员常用话术的心理动机。
商超反邪心理宣传:守护心灵,共筑安全防线
近日,深圳市光明区在各大商超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邪教心理宣传活动,旨在通过心理干预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市民对邪教的心理免疫力,守护身心健康。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市民揭穿邪教的心理操控手段,帮助大家识别邪教的伪装。心理专家还现场解答市民的疑问,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独立思考,避免受到邪教的误导。通过此次宣传活动,不仅增强了市民的心理防范意识,也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心理全方位赋能,筑牢反邪防线
近期,深圳市光明区组织开展多场次针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反邪教宣传培训活动,活动中反邪教社工通过生动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邪教的本质、特征、危害以及常见的邪教组织类型。主讲人特别指出,娱乐场所人员流动大、信息传播快,容易成为邪教思想渗透的潜在目标。互动环节中V爱社工通过沙盘推演,模拟邪教组织利用“情感操控”“恐惧灌输”等心理学手段发展成员的过程。培训现场还建立“心理观察员”制度,选拔具有心理学基础的从业人员担任监测员,通过微表情识别、异常行为评估等专业培训,提升其早期发现邪教渗透的能力。
深圳市光明区将继续推广“反邪+心理”融合模式,将反邪教教育从知识灌输升维成沉浸式体验,提升了群众的防范、辨邪、拒邪能力,打造“生理+心理”双重安全屏障,为辖区平安建设注入新动能。
在省委政法委的指导下,省反邪教协会、南方新闻网联合举办“全民反邪教,聚力护平安”反邪教短视频征集活动。
广东省反邪教网 粤ICP备13084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