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邮箱:2386546473@qq.com

举报电话:110

X
您正在浏览:首页 > 揭批

让人细思极恐的洗脑套路——电影《周处除三害》的反邪视角评析

时间:2024-04-22 来源:广东省反邪教网 作者:宁静

  近日,引发全网热议的电影《周处除三害》曾连续十多天“霸占”票房榜首,累计票房突破5亿。影片中无论是出人意料的反转剧情、紧张激烈的动作场面,还是人性善恶的思考,都令观众印象深刻。尤其是影片中“礼堂杀人”的片段,那些信众在面对“被枪爆头”时泰然自若的表现让人震惊,不少人由此想到了邪教,这部影片也被媒体称为“最佳反邪教宣传片”。本文通过盘点和剖析“新心灵舍”的欺骗手法与现实邪教的共通之处,帮助大家认清那些极为隐蔽的“洗脑”套路,增强防邪拒邪意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一、瞄准特定人群,用关爱引诱入教

  打感情牌,拉拢处于迷茫、困苦、绝望的人群,是邪教屡试不爽的手段之一。在这部电影中,“新心灵舍”的手法也非常相似。加入该组织的人群有不少是身患绝症、走投无路或家庭变故、无依无靠的人,如自述曾患“子宫颈癌末期”的吉他女、以为自己罹患肺癌的主角陈桂林、失去丈夫与孩子相依为命的小胖妈妈……在他们处在人生低谷或绝境时,内心非常渴望被人关爱和无条件支持,而该组织刻意营造的“温情友爱、与世无争”的氛围恰恰迎合了他们的需求。

image.png

“新心灵社”塑造头目“尊者”的慈悲博爱形象。图源:电影《周处除三害》

  现实中,邪教组织常常把拉拢对象组织在一起,对他们嘘寒问暖、聆听他们的倾诉、一起唱歌、跳舞等等,让这些在生活中孤独、迷茫、陷入困境的人们感到被爱、被关注,身心得到疗愈,渐渐融入这个群体不愿离开,从而进入了邪教精心编织的“网”。如邪教“全能神”有专门招募新人(名为“传福音”)的教程,强调要用“爱心感化,交朋友,送礼物,帮互助解决问题”等方法来发展新人。事实上,任何人都难以拒绝别人的热情、关爱和帮助,这招是邪教组织屡试不爽的拉人手段。电影中,吉他女带领信众唱“圣歌”的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悠扬清新的旋律,浅吟轻唱的歌声,引人共鸣的歌词,都很有疗愈效果,对陷入困苦迷茫的新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image.png

用音乐渲染纯净温馨的氛围。图源:电影《周处除三害》

  二、实施环境控制,进行思想改造

  邪教组织为了加强对信徒的精神控制,往往会采取情感剥夺、环境控制等手段对信徒进行思想改造。环境控制是指将信徒从主流社会中隔离开来或孤立起来,使信徒与亲人和朋友断绝联系,以加强对他们的影响和控制。如美国邪教人民圣殿教教主吉姆.琼斯将其核心信众迁到南美洲的圭亚那,在那里建立了琼斯镇,信徒们在那里过着与外界隔绝、极其贫穷、没有任何私人财产、没有任何个人生活和思想空间、受琼斯的武装卫队严密监控的集体生活,最终导致了900多信徒集体自杀的悲剧。

3.png

900多名人民圣殿教信徒在邪教营地琼斯镇集体自杀,图源:网络

  邪教“法轮功”的总部龙泉寺,藏身于纽约北部、山瓦岗山脉北麓面积400英亩的一处大院里,“法轮功”的头目李洪志及其亲属和部分追随者居住在此地,这里密林环绕,武装警卫保护,外人不得入内。

4.png

“法轮功”总部“龙泉寺”,建于于纽约北部、山瓦岗山脉的密林深处。图源:网络

  影片中,“新心灵舍”也在风光秀丽、与世隔绝的孤岛上建立了自己的营地,以为自己死期将至的“硬汉”陈桂林来到这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在这里看到大家与世无争、相互关怀、其乐融融的生活,不免心生向往。

image.png

打造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场景吸引信众。图源:电影《周处除三害》

  三、编造“奇迹见证”,放大“诱饵”效应

  “诱饵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经济学现象。经济学认为,人们在作选择时很少作不加对比的选择。因此,为了让消费者作出有利于商家利益的选择,营销人员便会安排一些诱人的“诱饵”,从而引导消费者作出“正中商家下怀”的决策。“诱饵效应”在邪教的“洗脑套路”中也常常被使用。为了让新人更快加入邪教组织,需要不断打消新人的疑虑和防备心理,增加他们的信心。对此,邪教常用的“诱饵”就是“奇迹见证”,也就是组织新人与老信徒一起聚会,通过老信徒分享(实际是“编造”)自己加入组织后身心疗愈的“奇迹见证”来增加新人的信心,通过不断重复强化,就能使新人放下防备,主动向邪教组织靠拢。

image.png

“新心灵舍”信徒作“奇迹见证”分享。图源:电影《周处除三害》

  电影中“新心灵舍”也使用了这种骗术,以为自己身患绝症的陈桂林,被邀请来参加聚会,当他听到领唱圣歌的吉他女满怀感恩地诉说自己“曾经是一个子宫颈癌末期患者”,通过尊者的开悟已经奇迹般康复的案例,感到非常震撼。这种“奇迹见证”,对于有同样处境的人而言,具有强烈的“诱饵”效应。求生欲是人的本能,如果真的有奇迹发生,那为何不尝试一下呢?所以,那一刻,陈桂林内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在“尊者”及其同僚的连环骗局下,这位黑道顶尖“杀手”彻底放下防备,毅然加入了组织。

  现实中,用“奇迹见证”手段欺骗、发展信徒的手法是邪教组织的常规套路。如邪教“法轮功”经常组织“学法交流会”,要求信徒只许分享对组织有利的“见证”,如练功后病好了、出现各种逢凶化吉的“奇迹”等等,而那些如实反映自己仍有疾病困扰的都被斥为“干扰大法修炼”的行为。为了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修得好”、有功效,很多“法轮功”信徒往往夸大其辞、甚至无中生有地宣称自己身上发生了种种“奇迹”。这种“奇迹见证”的“诱饵”,又吸引了更多有同样需求的人加入“法轮功”。

  四、利用欺骗手法,“神化”精神领袖

  邪教组织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把一个活人神化为“神”。每一个邪教组织,都有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精神领袖,在信徒心目中,教主是唯一能把他们从危难与困境中解救出来的“救世主”。为了更好地控制信徒,必须不断“神化教主”,以实现的严格精神控制。然而,教主毕竟是人不是“神”,那如何制造“神”的光环呢,那就得依靠“骗术”。电影中,“新心灵舍”也极力包装“尊者”的“神力”。当陈桂林腹吐黑水,观众以为他已经病入膏肓时,医生告知他“癌细胞正在自我消灭”,奇迹正在发生,这让陈桂林对尊者的崇拜油然而生,进而决定加入组织,跟随尊者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如果不是陈桂林亲眼目睹活蹦乱跳的小胖也同样腹吐黑水,看到那张被他撕破一角的X光片被同样用来给小胖做“诊断”,该组织给人暗中下药的“黑幕”就不会被揭穿。类似的欺骗手法,在很多邪教组织里上演,如美国人民圣殿教教主吉姆.琼斯宣称自己拥有“治疗癌症”和“使人青春永驻”的神力。然而那些被他宣称从癌症患者身上取下的散发恶臭的“肿瘤物”,实际上是放在塑料袋里暴晒了几天的鸡肝。靠着这些低劣的手段,邪教组织成功地塑造了教主无所不能的“光环”,达到了“神化教主”的目的。

image.png

美国邪教“人民圣殿教”头目吉姆·琼斯。图源:网络

  五、植入罪恶感,摧毁信徒精神人格

  邪教对信徒实行“洗脑”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植入罪恶感。教主通过语言、行为、环境等一系列手段,对信徒施加心理影响,植入罪恶感,使之不断否定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逐渐丧失自我意识和质疑反抗之力,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人”。电影中,“新心灵舍”的头目“尊者”也很擅长这种手段,当小胖妈妈不愿意上交自己的婚戒时,“尊者”对她说:“就是你这种执迷,才害你丈夫早早往生,你现在再不悔改,下一个受害的就是你儿子啊!”这种罪恶感立刻击溃了她脆弱的心理防线,彻底放弃抗争。

image.png

盘剥信徒财物,植入罪恶感。图源:电影《周处除三害》

  影片中,对陈桂林羞辱式的“洗礼”仪式也是植入罪恶感的方式。“尊者”通过让加入者重复“我是罪人,我危害人间,我辜负苍生”等话语,给他们植入深深的罪恶感,摧毁其价值感和精神人格,认为只有皈依和信仰才是唯一出路,从而死心塌地地追随教主,为其效劳。

image.png

为陈桂林举行羞辱式“洗礼”。图源:电影《周处除三害》

  六、欲擒故纵 教主财色兼收

  邪教教主非常善于包装自己,他们通过编造的一套说辞,把自己塑造成无欲无求的圣人、护佑苍生的“神明”,引导信徒相信:只有放下世俗的情感、财物才能摆脱苦恼,获得解脱。电影中,“尊者”用一个故事引出“一无所有,不好吗?”“一昧的追求世俗的向往,那是愚昧的事情”“放下身外之物,才能成为全新的人”,这些说辞每天不断重复,增强了信徒的虚无感和厌世心理,并对“尊者”超凡脱俗的“圣者”形象产生深深的尊敬和崇拜心理。

image.png

“新心灵舍”头目“尊者”授课画面。图源:电影《周处除三害》

  当陈桂林亲手把自己的财物放进焚烧炉时,他以为自己从此跟随尊者抛开世俗,成为“新造的人”。然而,现实很残酷,随着真相一幕幕被揭开,道貌岸然的“尊者”竟是一个“贪嗔痴”的集大成者,中饱私囊、财色双收。现实中的邪教教主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全能神”邪教组织,忽悠信徒“灾难来了,留钱没有用”,为了迫使信徒交出所有财物,还威逼说“有的人临终时也没有将自己所有的完全奉献给神,这是信神的最大失败”。可见,无论邪教教主说的如何天花乱坠,其最终目的都是敛财。

  由此可见,“新心灵社”的“洗脑”套路与现实中的邪教组织如出一辙,都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杀人诛心,让人细思极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帮助大家认清邪教的伪装和“洗脑”套路,擦亮眼睛,谨防受骗。




130533.jpg

广东省反邪教网  粤ICP备13084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