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邮箱:2386546473@qq.com

举报电话:110

X
您正在浏览:首页 > 交流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做好反邪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5-02-10 来源:广东省反邪教网 作者:克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强调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这一经验强调在基层就地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邪教是社会“毒瘤”,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基层是反邪前沿阵地,筑牢防线刻不容缓。虽然已经牢牢掌握反邪斗争的主动权,夯实了社会安全的基础,但是在基层社会治理反邪工作中发现,仍然有个别基层工作人员、群众对防邪反邪工作认识不清、防范意识不够。为确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者和群众的防范邪教的意识,笔者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角度,有以下三点做好反邪工作的思考。

  一、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反邪治理现代化模式

  坚持党的领导,主动适应反邪治理新形势,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反邪治理现代化模式,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撑的反邪治理体系支撑下,强化全周期反邪动态治理、全方位反邪知识资源服务、全要素综合创新反邪,提高反邪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必须向基层赋能,下移基层社会治理和反邪服务重心,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一是推进多层次多领域反邪治理,提升反邪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反邪治理体系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反邪知识资源服务的格局,依法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推动反邪事业发展。在市县、城镇、乡村、社区、企业、宗教场所等基层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等多层次多领域反邪治理和识别与防范邪教的专项活动中,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反邪治理共同体,确保反邪治理过程人人参与,培育全社会增强识别和防范邪教、抵制邪教入侵,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反邪知识资源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是建设覆盖基层社会反邪治理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基层社会、便捷高效、均匀广泛的现代反邪治理,有利于贯彻依法反邪的治理原则,使我国公民不论在任何社会环境下都能获得必要的防邪反邪知识资源服务,以“反邪普法宣传教育”、“爱心帮扶帮教”为核心的反邪社会化服务为标准,有利于促进邪教人员回归社会后,融入社会生产建设生活中,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进一步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均衡发展,使反邪普法宣传教育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同时提供便捷高效的帮扶帮教“组合拳”指标,以满足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成效。

图片1.png

  二、“精准滴灌”筑牢反邪防线

  一要构建共建安全稳定大框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既与事物本身的客观演变有关,也与人们认识的深化有关。在一穷二白、着力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发展是当头大事;而当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人们对安全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统筹发展和安全就成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全面反邪治理能力现代化,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带头、敬畏、掌握、捍卫、依法、不断提高运用反邪与法治的思维和普法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反邪治理建设的模范、反邪普法宣传教育的表率,以实际行动带动防邪反邪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要把好反邪普法宣传教育关。必须坚持反邪普法宣传教育第一,以预防和识别为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反邪内容具有引领力,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的传播,新闻舆论工作处在反邪斗争最前沿,把握反邪正确舆论导向,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必须坚持推动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互联网是反邪普法宣传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掌握互联网这个反邪战场的主动权,加强互联网反邪内容建设,唱响网上反邪主旋律,加强网上反邪宣传力度,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创新改进网上反邪宣传,形成网上防邪反邪与普法教育的正面舆论强势,健全网络反邪综合治理,提高网络综合反邪治理能力,依法依规加强网络防邪反邪空间运作,强化网络反邪文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网络反邪生态。必须坚持深入开展反邪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邪反邪观念,坚持宣传教育法治化与法制教育实践化相结合,加大全民反邪力度,认真落实“反邪与普法”责任制,广泛宣传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反邪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反邪普法宣传教育过程变为尊法守法教育过程,充分发挥反邪治理服务的专业作用,健全媒体反邪普法宣传教育制度化,培育壮大反邪志愿者帮扶帮教队伍,增强反邪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各部门各方面广泛参与反邪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的实践格局,使反邪普法宣传教育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原则。

  三要打好帮扶帮教“组合拳”。坚持科学精准防邪反邪和帮扶帮教,是高效统筹防邪反邪和帮扶帮教的必然要求,“防邪反邪”是为了迅速遏制邪教扩散蔓延,“帮扶帮教”是为了最大限度增强邪教人员思想转化的决心。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在帮扶帮教中,更要注重发扬优良传统,在基层社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一是帮扶帮教工作要在科学精准上进一步下功夫,推动基层治理融合发展;二是帮扶帮教的核心是一个“快”字,把帮扶帮教当作命令,发现苗头即刻行动;三是及时摸清社区乡村具体情况、发现问题处置到位、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创造帮扶帮教的有力条件。畅通和规范帮扶帮教机制、创建帮扶帮教涉及多部门协调、优化帮扶帮教各方权益保障通道。聚资源,助发展,强阵地,进一步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在帮扶帮教中的职能作用,健全帮扶帮教工作过程出现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和处和多元化解机制,落实重大节点防邪反邪和帮扶帮教工作的决策以及在社会安全稳定的风险评估责任;健全落实政法部门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和慰问邪教人员及家属的责任机制,并且要善于运用心理与社会学方法赋能基层社会帮扶帮教的运用;健全完善帮扶帮教工作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帮扶帮教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防邪反邪和帮扶帮教工作多元化沟通协调平台、智能化反邪知识资源拓展服务平台;健全打造城乡社区帮扶帮教现代化,抓住城乡社区这个重要基点,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反邪战斗堡垒作用和各类组织职能优势作用,及时发现邪教人员及家属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完善回归社会帮扶帮教制度机制和疏通渠道,最大限度的把各种帮扶帮教力量统筹起来,发现问题及时化解于无形,最大限度的积聚起维护和谐稳定、促进工作生活的社会合力。

图片2.png

  邪教,被公认为“黑色瘟疫”,在全世界某些领域或地区泛滥成灾,它的危害是毁灭自己,破坏家庭,危害社会。特别是邪教歪理邪说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从而引发违法犯罪,阻碍我们健康成长。不要说邪教离我们很远,也许邪教会在不经意间来到我们的面前,绝大多数信徒第一次接触邪教都会来自亲朋好友,少数来自陌生人直接,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




130533.jpg

广东省反邪教网  粤ICP备13084489号